日开发海水鱼和淡水鱼同栖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2/7/30 15:31:59  发布人admin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水处理设备公司REO研究所,共同出在一个鱼缸内,使用超微小氧气泡同时饲养海水鱼和淡水鱼技术。

       通常,微小气泡在水中缩小的过程中生成,直径为50微米,物理性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科研人员用特殊方法成功地把含有电解质离子的水和气体混合制成的超微小氧气泡(直径仅为100-200纳米,相当于碳酸水气泡的万分之一)保持一个月以上,但详细的结构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据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高桥正好介绍。一般微小气泡在变小过程中,水中的离子浓缩到气泡周围,产生静电排斥,浓缩的离子起到包气泡壳的作用,防止内部气体散失,抑制气泡完全消失。富含超微小氧气泡的水在物理性质上与普通的水未发生显著的差异,反而兼备有超微小氧气泡化的气体特征。此次研制出的这种超微小氧气泡的新技术,可提高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经实验证实,超微小氧气泡在盐分浓度为海水的三分之一的水中,可使30种淡水鱼和海水鱼共存。实验还证实了把捕获时衰弱的鱼,放进超微小氧气泡含有1%盐分的水中,几乎全部很快恢复体力,消除细茵和病毒。若改用杀茵极强的臭氧所生成的超微小臭氧气泡,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消毒药物,替代抗茵素和抗生素,用于水产养殖业。此外,不同种类的超微小气泡将来可应用于家畜、食品加工、医疗等多种领域。

 

 

 

                                                                                                                                来源:《航海》

↑上一页:微/纳米气泡技术在金属表面脱脂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页:喜讯:我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签订超微米气泡发生装置采购合同
首页  |  公司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工程案例 视频中心  |  技术文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0576号-1